2016-2017科研沙龙(一)

时间:2016.4.11 地点:A栋118室 主讲人:15级张丽珠 16黄磊 主持人:周颖 参与人员:雷凯老师及14、15、16级实验室同学 活动内容:        在深圳的4月,我们实验室迎来了本学期第一次科研沙龙。2016级还未入学的师弟黄磊同学来学校做本科毕业设计,也积极的参与到了此次我们实验室的科研沙龙中。         第一位主讲人是15级的张丽珠同学,她多次撰写过实验室的科研发明专利,因此本次科研沙龙主要给同学们共享她在专利撰写时调研的具体科研实践中申请专利的相关内容。主要是从专利的重要性、专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专利申请制度和审批流程、PCT专利、具体实践中的专利申请需要重点关注的工作这几个方面展开描述。首先通过对三星和苹果、微软、谷歌、高通等公司的举例引入,重点阐述了“申请专利”——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之后分别对专利相关的概念、国际性专利申请、申请制度和整个审批流程有一个整体的介绍。最后,重点讲了实践过程中,如何巧妙且恰当地完成专利申请等一系列工作。包括申请策略的制定(把握申请时机、精炼创新点)和相关文档的撰写,举了一个技术揭露书的实例,分块介绍专利中所需完成的文档内容。        专利是对研究生一个切身相关的事情,因此在张丽珠同学讲完后大家针对“开源代码的修改是否可以专利申请”“查询专利是否有和论文影响因子等的评级性”“只有初步的想法还没有实现是否可以写专利呢”等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最后,雷老师也做了总结,对同学们的问题分别注释讲解,并针对实验室科研专利给同学们提出建议“idea先出专利再写论文,专利保护的是想法而不是代码,所以有创新性和创造性才是重点,在当今创客的时代,大家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这点尤为重要。”        之后,第二个主讲人黄磊同学对近些年比较热门的话题-rest软件架构风格的分析和比较。简单的介绍REST,作为一种WEB服务,他的设计风格的历史、主要思想和应用场景,最后通过一个简单的demo展示了REST服务的设计。REST是当前WEB Service的重要风格之一,其将资源同其表示分离和通过资源表示驱动客户端状态转变的思想有助于将客户端和服务器解耦,同时REST风格统一的接口不仅有助于为异质应用提供服务,达到一次开发多处使用的目的,也使得前后端开发可以同步进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黄磊同学的讲解方式由浅入深,从理论到实际操作都有介绍,解说了rest设计的优缺点以及和SOAP等协议的对比,并且详细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REST在软件工程方面效率提升的关键点”“HTTP状态码适用问题”让大家在短短时间内的科研沙龙活动中收获颇丰。   附:获奖名单 讲师奖: 黄磊 、张丽珠 好问题奖:朴雪威、倪嘉科、张强、朱帅、王少华 PPT、活动录像存放地址:ftp://219.223.192.208/pub/BigData/2016-2017scientific-research-salon/20160411-first/...
Read More

互联网中心实验室2016户外素质拓展活动

         2016年3月17日上午,互联网中心实验室的同学在2015级辛武同学的组织下,前往学校旁边的西丽麒麟训练中心进行了素质拓展活动。实验室雷凯老师也出席了本次活动,并和参加活动的所有同学合影留念。          通过这次拓展活动,锻炼了同学们的意志力,展现了同学们强烈的进取心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同时体现了同学们之间良好的沟通与合作精神。  雷凯老师(右一)与全体同学合影           上午9点到达训练基地之后,在教练的带领下,同学们进行了热身和团队建设。同学们被分为两支队伍:“NDN队”和“拆迁队”,每支队伍都选出了各自的正副队长、旗手和安全员,并且设计了各自的队旗、队标、口号和队歌。                                                                                                                                   教练在带动两支队伍的气氛 NDN队“队标” 拆迁队“队标”           团队建设结束之后,开始了上午的“真人CS野战训练”,展开了两支队伍——“蓝军”与“红军”之间的对抗。 作战队员大合影 蓝军和红军的“军火库” 红军的“阴谋”是否得逞? 他是“枪王”还是“间谍”? 貌似发现了什么   终于明白红军为啥总是输了          上午的“野战训练”结束之后,同学们在基地吃了午餐和进行了短暂的休息。   说好的减肥呢?           下午1点40分,首先进行了“热身”小游戏,之后开展了以“奔跑吧兄弟”为主题的PK活动。其中,“奔跑骚年”分为4个闯关活动:团队毽球、指压板跳绳、团队战鼓和背对背夹气球;“撕名牌”活动:在规定活动范围内,将对方名牌撕掉。                                                     师弟,你教的什么鬼 团队毽球 指压板上“声嘶力竭”的金爷   团队战鼓:太有默契啦 背对背夹气球 这支“无往而不胜”的NDN队 名牌上都写的什么鬼   “我和你缠缠绵绵翩翩飞”          最后的“穿越封锁/电网”:所有同学须通过“电网封锁线”,不得碰触任何一根“电线”。该活动体现了实验室同学的团结和凝聚力,同时也包含了本次“素质拓展活动”的意义所在。   穿越封锁,剑指图灵 拼尽全力的涧哥和强哥 冲向最终的胜利!加油!  ...
Read More

互联网中心实验室2015-2016年终聚餐

        2016年1月15日晚,互联网中心实验室的全体同学在辛武同学的组织安排下,前往学校附近的饭店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实验室年终聚餐。其中雷凯老师、沈颖老师和袁国辉工程师出席了本次年终聚餐,并为同学们送上新年祝福和对大家新的一年的期望。聚餐也随着张炜阳师兄的一声“还有谁?”推向了高潮。         晚上6点20分,同学们准时到达了饭店,纷纷落座;聚餐从6点半正式开始。         在聚餐中大家的表现特别积极、热情以及活跃。很快就带动了轻松愉快的氛围,聚餐中弥漫了和谐,团结,友爱的气息,并且添加了实验室所特有的风格,展现了实验室外在的良好形象,大家相聚一起尽情享受此次聚餐所带来的乐趣,愉快的氛围让大家用很短的时间吃掉了一桌的饭菜,桌上觥筹交错其乐融融,席间同学们各自敬酒来表达彼此的友谊。         随着,聚餐氛围愈发浓厚,相互之间的敬酒转化为了“酒神”之间的大比拼。13级师兄张炜阳一声“还有谁?”将聚餐推向了高潮,这一声“还有谁?”引发在场所有人的关注,师弟们拿着酒杯排队向这位大师兄敬酒,张炜阳师兄也不负众望,本着“师弟敬酒,一人三杯”的原则,喝到最后面不改色,保持其“不败金身”,可见其酒量之大。         此次聚餐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加强了同学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强化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总的来说本次聚餐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Read More

2015-2016科研沙龙(五)

时间:2016.1.16 地点:A栋118室 主讲人:15张丽珠 主持人:周颖 参与人员:李大刚老师、14、15级实验室同学 活动内容: 2015年刚刚过去,15级新生也刚刚结束了他们本学期的期末考试。在2016年1月份,我们实验室迎来了本学期最后一次科研沙龙。实验室15级的张丽珠同学在2015年12月底在实验室支持下参加了北京的CCF学科前沿讲习班《知识图谱前沿》,聆听学习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的主题报告,因此,举办此次科研沙龙旨在分享此次学习班的收获和体验,为整个实验室同学开阔科研视野。     张丽珠同学本次科研沙龙的主题是“知识图谱的创建和应用”,主要讲的是知识图谱构建和实际应用中可能会用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思想。报告围绕知识图谱的构建、表示、推理,及其在智能问答方面的应用,分4个部分做了一些基本的探讨,包括对知识图谱的回顾、知识图谱的表示学习、知识图谱在智能问答系统中的应用。重点讲了知识图谱的表示学习和知识图谱在智能问答系统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TransE”、“TransR”等表示学习的模型,概述了表示学习在知识图谱的构建、关系推理等方面的应用。     最后,张丽珠同学在讲解完基础知识后,结合智能问答系统的基本特点和原理,介绍了“问诊系统”的基本实现计划,对报告做了总结和归纳。实验室同学也对讲解中提到的“TransE”、“TransR”的竞赛、知识图谱和其他智能问答系统例如微软小黄鸡的区别和优势进一步的探讨,在讨论中同学们也对知识图谱的表示方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理解更加深入。 此外,此次活动雷老师临时有活动没有能参加。李大刚老师参与了我们的活动和讨论,也抛出有关下一代搜索引擎商业模式、搜索引擎人工干预问题(例如百度血友病吧)、知识图谱和语义分析网络等问题和实验室同学探讨交流。同学们通过此次活动也都对知识图谱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附:获奖名单 优胜奖:张丽珠 好问题奖:温德斯、朱帅、陈辰 PPT、活动录像存放地地:ftp://219.223.192.208/pub/BigData/2015-2016%20year%20scientific%20research%20salon/20160116/...
Read More

13级袁杰同学参加GlobeCom 2015(美国San Diego)国际会议

2015年12月6日-10日,13级袁杰同学参加了在美国圣迭戈海湾希尔顿酒店举行的GlobeCom 2015国际会议(IEEE Global Communication Conference, GlobeCom 2015)。 标题:An NDN Probabilistic Forwarding Strategy based on Maximizing Deviation Method 作者:Kai LEI, Jie Yuan, Jiawei Wan 文章链接: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7417024         作为IEEE通信协会(IEEE Communications Society)的两大旗舰会议之一,Globecom已成为世界通信行业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标志性学术会议之一,其内容涵盖了信息理论、下一代网络、认知无线电、移动互联网、光通信、多媒体通信、无线通信、信息安全、云计算等通信行业的各个领域。本次会议得到全球顶尖企业赞助,包括高通、英特尔、华为等,大会从2583篇投稿中评选出了12篇最佳论文,在12篇获奖的论文当中,有两篇来自国内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分别是清华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的学者)。          我的论文展示安排在8号下午的Design &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session,持续时间为90分钟,该session采用视频直播和现场交互的形式,让论文作者与在场的参会人员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和论文成果的直观展示。大家对我的论文主要是关注论文想法的来源、实验评测的方法和指标,以及与现有工作的区别等问题。         在本次会议上,我主要听了5G和SDN有关的论文,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华为2012实验室发布了应用驱动网络(AND)的未来网络架构新理念。其核心理念是由网络的应用和需求来驱动网络的建设,这是业界第一次提出网络建设要为应用服务,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建网思路。         Globecom会议在北大信科国际会议分类中属于A类会议。实验室同学在2013年就曾在Globecom大会上发表并宣讲了一篇论文,今年在继ICC连中三稿之后又于GlobeCom上接受并选讲一篇论文,表明实验室同学在学术研究水平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持续的发展。实验室副主任雷老师一并参加了会议并与多名国外研究人员展开深入交流和讨论。         非常感谢互联网实验室及雷老师的资助,让我有机会前往美国参加本次高水平的国际会议,也希望以后有更多的同学能够受益于此。  ...
Read More

2015-2016科研沙龙(四)

时间:2015.11.30 地点:A栋118室 主讲人:15级司尚春、温德斯、张强 主持人:周颖 参与人员:雷凯老师、沈颖老师及14、15级实验室同学 活动内容: 第一次科研沙龙同学们收获颇丰,所以,在深圳温暖的冬季11月底,应同学们积极响应,我们实验室再一次迎来了本学期第二次科研沙龙。这次科研沙龙形式上主要为3位主讲人针对同一话题-“知识图谱”,从概念介绍、构建、技术、开源平台、评测和意义等方面循序渐进的进行讲解,之后的讨论环节留给同学们提问和互相解疑。 首先由15级的司尚春同学,从一个有趣的“姚明的女儿的妈妈的丈夫的身高”搜索结果引入知识图谱,介绍了知识图谱中节点、语义关系等基本概念,就什么是知识图谱展开讨论。之后针对知识图谱的六种构建方法,包括实体对齐、属性学习学习等方法细节,以及在构建知识图谱时候获取的不同知识之间的冲突解决方法。司尚春同学讲解经常以例子做引导,比如医学领域中的传染病与茶树枝梢点黑病的上下围关系、肥胖病和肥胖等同义实体的重定向问题,让同学们快速而形象的理解抽象的知识点。此外,他还提及几种构建中涉及到的技术,比如不同知识库的爬虫、共指消解、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让同学们对知识图谱从概括到具体构建流程由浅入深的了解。 然后,温德斯同学给大家介绍了知识图谱数据源的分类,如维基百科、freebase 、cyc、wolfram alpha和行业知识库等半结构化数据库,并提供给大家可供下载的网址。在对每个数据库的历史和不同的数据特点和提取方法介绍完之后,引入其评估方法,比如基于应用、基于数据、基于人工等不同的评估使同学们对知识图谱从数据和测量上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最后,  张强同学就知识图谱能做什么,从三个具体的应用例子给大家描述,可以说是举例对比,比如传统检索or智能检索。而并且针对能否成为第二代搜索引擎展开讨论,雷老师也说二者可能会是并列的补充关系而不能完全替代,而沈颖老师则从信息医疗方面表示在行业内应用应该是没有问题。之后,张强还给大家介绍知识图谱在知识导航以及决策系统方面的优势和应用,以及在图书馆和证券行业的真实有效作用。 介绍结束后,大家对该技术能否成为下一代搜索引擎、技术支持等展开了热烈讨论。有同学比较关注数据存储方法,比如爬取到的数据上下围关系路径的存储方式,朱帅同学则对知识图谱的聚类和可视化工具技术问题提出他的看法。王少华提出“作为下一代搜索引擎,他的商业模式、广告处理等问题可以解决么”,司尚春同学立即解释“一个引擎好用,有人用,模式商机自然就来了”,张强也进一步说到,知识图谱也可以有自己的广告商业方法,相比于原来的搜索引擎只是多了一个智能化选择而已。此起彼伏的讨论一直持续了半小时之久。 最后总结时,雷老师肯定主讲人用心的准备,是对实验室整体同学知识输入的一个贡献。知识图谱本质的改变是将语义与关联关系考虑进去,并且分析上网挂号与知识图谱结合例子。老师强调,一定要定位知识图谱的用户群,并考虑市场需求分析,“这不仅仅是一次活动,这只是一个开始。”雷老师如是说,“有兴趣的同学都都来讲讲,对这几个点可以进一步研究进展下去”。 附:获奖名单 鼓励奖:司尚春、温德斯、张强 好问题奖:王少华、朱帅、徐丽妹、陈辰 PPT、活动录像存放地址:ftp://219.223.192.208/pub/BigData/2015-2016yearscientific researchsalon/20151130/...
Read More

互联网实验室2013-2015年专利情况统计表

互联网实验室2013-2015年专利情况统计表 时间 专利名称 专利号 公开日期 已申请补助 负责人 代理缴费情况 申请代理费 实审代理费 答辩 2013 基于移动终端相似度的推荐系统 201310339595.9 2013.12.18 是 于倩 √ √ 2013 一种基于NDN网络架构的P2P文件传输方法 201310339690.9 2013.12.18 是 于倩 √ √ 2013 TCP/IP协议与NDN协议之间的数据转换传输方法 201310137990.9 2013.08.07 是 于倩 √ √ 2013 基于网络传输的数据包加密解密方法与终端 201310688322.5 2014.03.26 否 袁杰 √ √ 2014 支持消费者移动的数据预取方法、接入基站和终端 201410204197.0 2014.09.11 是 袁杰 √ √ 2014 信息中心网络下的流媒体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201410345816.8 2014.10.22 是 袁杰 √ √ 2014 命名数据网络下基于信息熵的概率转发方法和终端 201410476456.5 2015.01.21 是 袁杰 √ √ 2015 向网络中发送和从网络中获取目标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201510535047.2 暂未公开 否 袁杰 ...
Read More

2015-2016学年科研沙龙(三)

时间:2015.10.19 地点:A栋118室 主讲人:14级郑亦哲 15王少华 主持人:周颖 参与人员:雷凯老师、白老师及14、15级实验室同学 活动内容:   在刚刚结束国庆长假之后,我们实验室迎来了本学期第一次科研沙龙。因为对于15级新生,这是第一次参加互联网实验室的特色活动,因此,在活动开始之前,雷老师先简单介绍了科研沙龙的活动流程、活动目的,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大家学会表达、开阔思维,调动整个实验室科研热情。讲解内容不限制自己研究领域“只要你觉得能值得讨论,给实验室同学带来收益的课题,都可以在科研沙龙中给大家分享”雷老师如是说。           第一位主讲人是15级的王少华同学,他给大家带来的是一个最近比较火热而有趣的话题--头戴设备与虚拟现实前景。首先介绍的是虚拟现实的基本概念,强调虚拟现实不只有头戴的显示设备,可以配合触觉、听觉、嗅觉等,并展示如PlayStation VR和Google CardBoard等头戴设备。通过引出了现在技术阶段虚拟现实的应用场景:比如:视频会议和工业设计,体现该技术可以让生活更加方便快捷。而在未来虚拟现实在一些,比如模拟太空失重环境等模拟演练,波音777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的一款飞机,甚至是医学仿真手术,都有很广的发展前景。最后,在介绍了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的区别后,不再局限于头戴设备,表示在虚拟现实前景上还有很多如气味、虚拟反馈、风雨等环境影响等多方面的领域有待开发。   王少华讲解完,现场非常活跃,大家对该课题表现极高的兴趣,都纷纷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比如,一些同学问道,在他购买的谷歌发布的Cardboard 产品,用户体验最直接感受是眼镜距离镜头很近,对视力影响很大,还有同学提出和国内的虚拟现实产品的区别,在视频处理方面的技术,王少华同学给出了现有头戴设备有待改进的分析,比如延迟性、重量、清晰度。他说,这些方面也将成为同类产品中相互角逐的关键点。王少华分享完毕之后,14级郑亦哲同学分享了--内网穿透NAT技术。     郑亦哲同学演讲风格幽默风趣,通过微电子同学对他提出的一个问题:“学校网不是公网ip,两台电脑不在一个局域网里,如何互相访问?”来引入今天的内网穿透话题。整个演讲过程,从分析圆锥形、对称形NAT的区别,来具体讲解什么是内网穿透问题,到两个主机分别在不同局域网、局域网和公网、两个都是公网的主机通信问题,来讲解怎么解决内网穿透问题,其中引入NAT类型的检测方法原理,层层递进,逻辑严密,给同学们由浅及深的对NAT进行分析。采用一边提问一边讲解的方法,“两个主机之间能互相通信么?”“为什么需要他主动发起连接?”增加与同学的互动过程,最终又回归到最初的问题,给出一句话的解决方法“用有线连接笔记本!”。给大家印象深刻的一次分享会。   最后,雷老师也表示,通过刚才的展示,可以看出同学在入学里,通过实验室的创客等项目答辩、课堂展示,在语言表达、应变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也看出两位主讲人都非常认真的准备这次展示,希望以后能继续将这个实验室传统保持下去。 附:获奖名单 优胜奖:王少华 鼓励奖:郑亦哲 好问题奖:巩力睿、朱帅、金彤、杨力维 PPT、活动录像存放地址:ftp://219.223.192.208/pub/BigData/2015-2016yearscientific researchsalon/20151019/...
Read More

13级朱方兴参加ICPP2015并行处理国际会议并成功宣讲论文

  2015年9月1日开始至9月4日,我参加了在北京中关村皇冠假日酒店举办的为期四天的ICPP国际会议。首先非常感谢雷老师能够给予我这次参加会议的机会,让我有机会参加和感受国际高级会议的气氛和风采,充分体现了实验室和老师“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此次会议之行感受良多,下面我就分享一下此次会议的收获和心得。 Network Coding for Effective NDN Content Delivery: Models, Experiments, and Applications 作者:Kai LEI, Fangxing Zhu, Cheng Peng, Kuai Xu 文章链接: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734956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rallel Processing (并行处理国际会议,简称ICPP)是计算机系统方向历史悠久的国际学术会议之一,每年举办一届,今年是第44届。会议向来自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参会者介绍并行与分布处理的最新进展,包括算法、应用、体系结构、网络、性能模型和软件等多个方面。组委会邀请了来自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Albert Y. Zomaya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Laxmi N. Bhuyan教授以及北京大学的Depei Qian等三位教授,分别作了“Resource Management in Cloud Computing Systems”、“Energy Aware Network Computing: Packet Processing with Multicore Processors”、“Issues in Developing the New Generation High Performance Computers” 等三个大会主题报告。其中,Albert Y. Zomaya教授主要针对当前云计算系统由于实际管理方案、调度方案效率低下等因素从而导致云计算资源浪费严重这一问题,进而提出云计算效率的整体优化方法,主要包括三个反面:数据中心层面的性能优化、单个节点层面的性能优化、并且从性能与成本方面进行权衡分析。这几个大会主题报告都十分精彩,对国内科研人员研究云计算、并行处理等领域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方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天的会议中,由于ICPP 2015大会于百度赞助,因而第一天提供了一个参观百度的机会,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了百度当前的众多产品、百度的各方面的技术实力、尤其详细的讲解了百度在并行计算方面当前的研究进展。 我的学术报告安排在第二天上午的Networking Algorithms session,该session一共有4篇文章,每篇文章30分钟,时间还是比较长。提问环节交流了一些其中的一些细节,比如额外的时间开销、空间开销等问题。此外,聆听了”DISCS: a DIStributed Collaboration System for Inter-AS Spoofing Defense “、”MIFO: Multi-Path Interdomain Forwarding  “、”SCAN: A Smart Application Platform for Empowering Parallelizations of Big Genomic Data Analysis in Clouds ”等一些学术报告。 下面我将此次执行感受和心得总结如下: 参加学术会议是一个十分有价值,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和国内外的众多学者交流,可以知道大家都在做什么,都在做哪些方向,可以知道其它学者在使用什么样的思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不仅可以在聆听在交流过程中享受精神大餐,还可以在休息时刻品尝会务人员贴心安排的各种美食;不仅可以探讨各自的研究领域、还可以探讨国内外的文化、教育、科技等等; 参加学术会议也是自我认可的一种方式,可以和国内外众多学者站在同一个舞台上,并且其中大部分是博士、是教授,这是对于在前一阶段刻苦钻研的认可,是当下奋发向上的鼓舞,更是继往开来的动力; 参加学术会议将会是十分美好的回忆。不管今后是否继续从事科研生涯,但是曾经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这一经历,将会历历在目,这将是十分珍贵、十分美好的回忆。   最后希望我的这次会议感受能够为实验室的师生带来一些启发,希望互联网实验室在接下来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  ...
Read More

2015-2016学年科研沙龙(二)

      2015年5月18日互联网实验室全体同学在A栋118举行了科研工作分享交流会,主要是通过12级师兄师姐三年来科研学习以及上一段时间找工作经历的分享,让师弟师妹们对科研和工作有新的认识了解。一直以来互联网实验室的毕业生找工作的情况是非常好的,所以希望能够一直保持着分享会的传统,让最宝贵的一手信息可以惠及实验室同学们。       交流会总体分为两个部分,经验分享和提问环节。首先由12级师兄师姐轮流分享科研学习以及找工作方面的心得经验。12级同学的工作方向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互联网公司,二是国企。       互联网类公司,陈艺勇、严春伟、王嘉炜、虞龙熠、黄康贤师兄们做了详细的介绍。总结起来,首先选公司,最好奔着一两个公司去,简历不要海投,因为每个公司面试可能有3-4面,如果投了很多公司,自己忙不过来;待选定目标公司后,可以多上网看看面经,面经的问题其实经常会重复考,不要以为考过就不考了;互联网公司面试和笔试题想有提高,可以去刷leetcode,一开始做的时候可能觉得很难,但是多做就发现其实题型就那么多,要有耐心,要会总结。       国企方面,于倩和王慧钰师姐做了非常详细的介绍。大致包括简历投递的时候,要会美化简历,可以多看看别人的写得好的简历,模仿一下。另外面试的时候不要太紧张,因为通常国企对技术的要求没有互联网类公司高,学生们好好准备下,是可以通过的。于倩师姐还总结了一些单位的特点,王慧钰师姐建议大家国企的话,因为招聘的时间晚,不妨多投几个,万一前面的没有通过,起码后面的单位还有希望。       本来第二个提问环节穿插在第一个分享环节中进行了,大家聊得十分开心。       通过此次分享会的举行,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研一研二的同学对自己的学习和找工作的目标又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分享会一直是互联网实验室的优良传统,希望可以一直传承下去!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