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生交流会成功举办

       为了欢迎实验室14级的小伙伴们,使他们尽快熟悉并融入实验室,对实验室生活、南燕生活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实验室9月18日19:00在A118会议室成功举办了新老生交流会,参加此次会议的有雷凯老师、12级的4位师兄、13级和14级全体同学。         交流会上,雷凯老师首先为14级的同学介绍了实验室的基本情况,主要讲了实验室对大家科研、发论文的期望和要求,对平日的出勤以及同上届同学多多交流做了提及。接着12级的黄康贤、陈涛、虞龙煜、王嘉炜、13级的全体同学对自己之前以及现在的研究内容向师弟师妹们做了简单介绍,每个人介绍完毕之后,师弟师妹如有问题都做了相应的解答。虽然之前实验室中秋聚餐,可是一次的自我介绍,还是认不准新面孔,所以14级的师弟师妹又一一作了自我介绍,大家介绍完毕之后,进行最后一个——提问环节。          师弟师妹大多对实验室的科研方向、专利、论文以及研一的课程要求比较好奇,问题也大多是在这些方面,12、13级的同学都耐心做了解答,期间大家都很幽默,整个交流会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通过这次交流会的举办,希望能使实验室的同学尽快熟悉,增加同学之间的交流,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更好的科研,更好的生活! ...
Read More

2014-2015学年科研沙龙(五)

时间:2014年06月05日 地点:A118会议室 主讲人:沙文鹏,张宇骁 主持人:于倩 参与人员:雷凯老师、黄连恩老师、实验室全体同学 活动内容: 2014年06月05日,星期四晚19点,互联网实验室2014-2015学年第五次科研沙龙如期在会议室A118举行。参与本次科研沙龙的有雷凯老师、黄连恩老师以及实验室全体同学。本次科研沙龙由12级于倩主持,11级沙文鹏及13级张宇骁进行讲解。 11级沙文鹏同学的讲演主题为论文中的英语写作,主要关注点为论文写作中英语语法、句式、内容及表达方式等方面。首先,他针对论文结构中每部分应该注意的知识点以及会犯的错误进行总结,进而对每个总结的部分进行举例论证,通过具体实例告诉同学们应该怎样去改进和避免。他在讲演中更是强调论文摘要的重要性,论文应该写什么内容,重点放在哪里以及怎么样的句式和表达更合适。 Q&A摘录: (唐浩)问:是否存在论文写作的模板,我们可以将论文内容迅速嵌套进去? 答: 不像托福GRE写作的模板有很多,据我所知专门适用于论文写作的还没有,需要自己平时总结。 (李树一)问:分号在英文写作中重要吗?有必要专门掌握一下分号的用法吗?答:分号是一种停顿时间介于逗号与冒号之间的符号。文章采用许多分号能使其风格显得严肃、正式。还是有必要掌握一下的,否则相关的小错误出现的多了就很麻烦。 (王家祥)问:论文写作中不可避免的会遗留一些错误,审稿人对这些错误的容忍程度有多大? 答: 什么时候会影响论文内容的阐述?答:中国人写英语论文错误不可避免,到肯定要尽量少犯错误 张宇骁同学主要讲了一种对于k-means计算的改进算法,算法利用信息检索领域中的倒排索引和wand技术,有效地减少了原k-means算法中非常耗费时间的相似度计算过程,同时,由于wand算法是用来找相似度最大的N个文档,算法为了避免选取的点太少而使得中心点的收敛过慢,在计算中保留了所有参与过wand栈的数据点,来一起计算中心点,相当于一种比较完善的取样。最终,算法得到了比传统k-means快70到100倍的速度提升。尤其是在大文档计算的时候,很明显。 Q&A摘录: (吴迪)问:有没有考虑通过分布式并行平台来提高K-Means算法的速度? 答: 考虑过,不过目前的数据量单机还是能够处理的,所以不太需要。 (王如慧)问:传统的已不适用的算法,是如何进行相似度计算的? 答:就是整个文本中的词一个一个匹配,举例:若文本一和二都含有两个单词“美元、汇率”,先比较美元,发现两个都有,则有50%相似,再匹配汇率又一样,则有100相似……。其实,就是用cos计算的方式,计算两个空间向量的距离。 (唐浩)问: 为什么一个算法可以提速10~100倍? 答: 因为之前的算法存在冗余计算的问题,这种算法提供了精简,所以能够大幅提高运算速度 附: 获奖名单: 优胜奖:沙文鹏、张宇骁 好问题奖: 吴迪、李树一、唐浩、王家祥、王如慧 PPT、活动录像存放地址: ftp://www.icnlab.cn/...
Read More

2014届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会议顺利举行

      5月21日上午8:30,信息工程学院2011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互联网信息工程研发中心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会议在A栋118会议室顺利举行。答辩会议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秦阳教授主持,答辩委员会成员、答辩秘书、答辩学生导师、答辩学生以及该实验室部分13级学生参加了此次答辩会议。       此次答辩委员会,由秦阳(主席)、李挥、李晓明、李险锋、雷凯五位老师组成。答辩秘书为程如中老师。本次答辩学生分别是:邹凡云、陈培、樊其锋、黄立富、李宏杰、李立华、彭程、秦大洲、沙文鹏、王思博、张帆、张凯、张志明共13名同学。 (答辩会开始)       答辩会议分为三个流程。首先,学生对学位论文进行PPT展示汇报;其次,是评委对学位论文进行评价,并围绕论文对答辩学生提出相关问题;最后,由委员会成员投票决定各学位论文是否合格通过。       答辩会上,学生对自己的学位论文进行了精彩的展示汇报,每一位学生将要在十五分钟内完成对论文的全面介绍,以使评委对论文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接着,各评委根据学生的展示汇报以及所提交的论文,进行评价,就论文提出相关问题由学生解答。还有,评委对各论文提出了很多独特的见解,对学生论文的完善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总的来说,答辩委员会成员本着对师生、对学院负责任的态度,在肯定这次学生论文答辩的情况下,也指出了学生论文的一些不足,如论文中标点符号出错,论文体系不严谨等。 (提问环节)       经答辩委员会投票一致决定,答辩13篇论文均顺利通过答辩。其中,陈培、樊其锋、彭程、张凯、张帆五位同学的论文被评为优秀硕士毕业论文。最后,主持人秦阳老师宣布答辩会议结束。 (答辩所有人员合照)...
Read More

2014-2015学年科研沙龙(四)

科研沙龙活动记录(四) 时间:2014年05月15日 地点:A118会议室 主讲人:张志明、袁杰 指导老师:黄连恩 主持人:于倩 活动内容:       2014年05月15日晚19点,2014-2015学年第四次科研沙龙在A118召开。本次科研沙龙的主讲人为11级张志明和13级袁杰,两人汇报的主题分别是“IBM 沃森深度问答技术简介”和“公钥密码系统与基于身份密码体制的应用”。       11级张志明同学在介绍Watson Deep QA 问答技术简介的时候,分别从问题分析,搜索和候选答案生成,假说和证据评分,答案融合和排序以及Watson Deep QA问答技术的总结级方面进行介绍,Deep QA通过可扩展的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推理算法集产生许多假设答案,并给他们评分。这些算法通过非结构化的和结构化的信息来收集和评估证据,最终确定最好的置信度的答案。在问题分析方面,张志明同学又从基础概念以及深度问题分析两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在讲解搜索和候选答案生成时,主要介绍了搜索的策略,并在讲解结束后与同学进行了讨论。 Q&A摘录: (张宇骁)问:系统里面的机器学习是针对每一类问题都设计一个逻辑回归模型吗? 答:是的 (吴迪)问:问答系统回答一个问题需要运行这么多算法,如何保证效率? 答:IBM采用了它的大型主机,里面还有些并行计算,来提高计算速度 (欧阳陶旭)问: Watson的智能应该如何改进,才能避免在人看来是很明显的错误? 答:Watson的智能主要靠统计数据而不是推理,所以难以避免这类错误。       在袁杰同学“公钥密码系统与基于身份密码体制的应用”的介绍中,他从对称密钥密码体制出发,首先介绍了对称密码的不足在于密钥管理和分配困难,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公钥密码系统。介绍了公钥密码系统下的加密方法与签名机制,并指出了公钥密码体制的主要瓶颈在于公钥证书的管理和存储,进而介绍了一种基于身份密码体制的公钥密码体制,说明了身份密码的工作原理与流程,并以椭圆曲线上的双线性对为例介绍了一种基于身份密码的签名算法,并给出了基于身份密码的研究现状。同时这与13级同学所上的密码学课程相辅相成,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Q&A摘录: (张宇骁)问:如果一个用户用同一个公钥制作多次密钥,那么这机制岂不是没用了? 答:如果一个用户用同一个公钥制作多次密钥,那么这机制岂不是没用了? (吴迪)问:验证体系中的第三方服务器如果一旦崩溃,认证体系就会单点失效了,这个问题是如何应对的? 答:这个属于安全范畴的问题了,密码学主要研究的是这种认证机制 (候超俊)问:用户和第三方服务器之间有认证过程吗? 答:用户在向第三方服务器申请自己的私钥前,会向公众公布自己的公开信息,这样就可以在随后的过程中,自己的身份信息就会被公众认证。 附: 获奖名单: 优胜奖:袁杰 鼓励奖 张志明 好问题奖: 张宇骁、吴迪、候超俊、欧阳陶旭 PPT、活动录像存放地址: ftp://www.icnlab.cn/...
Read More

13级袁杰团队荣获第22届北京大学“挑战杯”五四青年科学奖竞赛特等奖

      近日,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与北京大学“挑战杯”科技工程办公室公布了北京大学第二十二届“挑战杯”系列赛事决赛评审结果,深圳市云计算关键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SPCCTA) 13级同学袁杰的参赛作品“基于流密码的VoIP安全语音通信技术研究”以总分排名第二的优异成绩荣获“挑战杯”五四青年科学奖竞赛特等奖,实现了北大深研院多年来“挑战杯”系列赛事一等奖以上奖励零的突破。       本次参赛项目的小组成员包括袁杰、寻云波和李树一3位一年级同学,雷凯老师担任项目指导老师。 参赛项目以VoIP安全语音通信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流密码的安全高效的语音加密方案,在不额外增加网络通信流量和在线实时生成密钥流的基础上,实现了在存在丢包的网络条件下具有密钥自同步功能的实时语音加密功能,相比现有VoIP语音通信技术具有延时小、安全度高、运算轻量等优势。该参赛项目经过信息工程学院初评、深研院合评等环节,以深研院第一的成绩被推荐参加本次“挑战杯”决赛;在深研院团委和实验室的共同资助下,项目负责人袁杰于2014年4月26日参加了在北京本部举行的决赛答辩,经过激烈的多轮角逐,该参赛项目从2000多名参赛同学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了“挑战杯”五四青年科学奖竞赛特等奖的荣誉称号。       能获得如此优异的成绩,一方面源于小组成员的刻苦努力和实验室在网络通信方面的研究积累;另一方面要特别感谢雷凯老师的细心指导,从报名参赛开始,雷老师就对小组成员表达了强烈的鼓励和支持态度,在参加“挑战杯”决赛答辩的前夕,雷老师更是放下了自己手中的项目申报等重要事宜,从答辩PPT制作、演讲内容、视频演示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而有全面的指导,并在会议室单独进行了多轮预答辩,最终保证了决赛答辩的顺利和出色表现。       据悉,北京⼤学“挑战杯”系列赛事是校内规模最⼤、最具权威性和影响⼒的学⽣课外学术科研活动,参赛同学的部分优秀作品经专家组评选后送交参加全国“挑战杯”竞赛,确有实际价值的作品,“挑战杯”科技⼯程办公室会积极对外推介,使作品能够真正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北京⼤学“挑战杯”五四⻘年科学奖是校内学⽣课外科技活动的最⾼奖,每年评选⼀次,现已成为北京⼤学影响⼒最⼤的学术奖项。本届“挑战杯”系列赛事从2013年10月开始报名,为期8个多月,得到来自校本部、医学部、深圳研究生院、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等32个院系、超过2000名同学的参与,给北大学生提供了一场惊艳的学术盛宴,本届“挑战杯”系列赛事决赛颁奖典礼将于6月6日在北京大学校本部隆重举行。 ...
Read More

2014-2015学年科研沙龙(三)

时间:2014年04月28日 地点:A118会议室 主讲人:11级全体同学 主持人:于倩 活动内容: 2014年04月28日晚19点,互联网研发实验室全体同学在A118召开了2014-2015学年学习工作经验交流会。在会上由高年级的同学为低年级的同学分享三年的学习过所得以及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找工作的经验。这是实验室一直以来所保持的传统,通过这样一个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将宝贵的信息及经验在实验室的师弟师妹中传承。 交流会上11级的同学根据自己个人的情况轮流做了介绍。大家分别从找工作前的复习、简历制作、投递简历的方法与途径、笔试应注意的细节以及最后在面试环节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等一一做了讲解。总体来讲11级的同学在工作方面分为两类,一类是互联网行业,这其中有11级张凯、张帆、张志明、柳胜兵以及彭程同学。彭程、张志明和柳胜兵同学都从简历准备和面试技巧上为大家提出了几点建议,同时更为师弟师妹推荐了几本介绍全面的书籍,而柳胜兵同学更是指出大家应该有针对性的修改自己简历,要有所受众。张凯和张帆同学则更侧重技术问题,比如大家应该怎样在平时去练好基础功以及在诸如阿里、网易、Google等公司在面试中会有怎样的环节。 而在非互联网行业中,11级的同学则从行业选择、就业时间、就业形式、面试技巧等方面进行了讲解。比如11级的王思博同学从自己所投递简历的经验中根据行业类别总结出目前业界普遍评价比较高的一些企业分享给大家,11级的李立华、秦大洲除了分享自己的投递经验外还为大家分享了自己对于招聘会和网申投递的看法。在众多毕业生盲目地选择进入北上广就业的时候,11级的邹凡云则选择了回家乡,首先她为大家分享了在选择城市时应该考虑的因素,这也正是11级陈培同学所着重强调的点。之后邹凡云又针对公务员考试中的技巧和答题策略做了简短的介绍。而11级的沙文鹏同学更是做了全面而细致的讲演,从行业分析、专业准备到心里准备都做了详尽的说明。 在所有11级同学完成分享后,就来到了提问环节,12级和13级的同学将自己疑惑的问题向各位师兄师姐咨询,比如13级的袁梦同学所提出的有关银行就业选择问题,13级马一宁同学提出的投递简历问题等。通过此次经验交流会,12级及13级每一位同学都学有所得,通过讲解与聆听促进了实验室同学之间的交流与了解,更体现了互联网实验室帮、传、带的优良传统。 ...
Read More

2014年4月19日互联网春游活动———清远两日游

        2014年4月19日中午1点钟,我们带好装备坐上了前往清远的大巴。一路上,导游给我们大致介绍了清远的概况以及这两天我们的行程,虽然简单但是充实。3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清远。4点多的样子,我们真正开始了清远之行,首先到了第一站——江心岛,也就是他们清远人自己心中的“海心沙”,岛上面积虽然不大,但是绿化真的很好,走在岛上便去除了一路颠簸带给我们的疲惫,大家又开始充满精神,随意的在岛上溜达,满是轻松自在。沿着人行道环岛而行,还设有专门的亲水平台,据说如果把整个江心岛绕一圈,大概要花半个小时的时间,但是由于我们时间的限制,没能走完,不过我们也已经欣赏到了北江的美景。                 旅途就是这样的充实,5点钟我们就集合,前往下一个景点——具有“小三峡”之称的小北江。其实主要的不是观赏小北江,而是可以在游船上品尝所谓的“北江河鲜宴”。也许是舟车劳顿,大家都饿啦,一直期待着晚饭,虽然不是很丰盛,但是也不像导游说的那般清淡无味,大家对那几条鱼的评价还是相当可以的,渔家自制的萝卜干正好也给大家开胃了,只是分量少了些许。                 终于我们到达了酒店,大家稍适休息后,就统一意见一起去逛街,其实就是直奔烧烤而去的,可见大家是有多么的“饥饿”。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烧烤时大家都好欢乐,自然,吃的是特别好吃,四川味符合大部分人的口味;明天巷战的A、B队也顺道抽签分好组,总管和波波分别作为领队,这时候不得不提的就是袁总管了,作为A队的领队,一反常态,一下子喝倒几个,相当霸气。烧烤完毕,欢乐继续。大家吃饱喝足之后,就回到酒店开始了另一番别有乐趣的“杀人游戏”。骁神的胡言乱语,师姐的严肃认真,欧阳的专业法官……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等到我们发觉时,已是深夜12:40,大家都回去洗漱睡觉了,为明天的巷战和漂流养精蓄锐。           第二天,我们前往玄真景区,首先就是参加玄真巷战,也就是一般说的“城市战”、真人CS巷战。我们激动地换好迷彩服,戴上头盔,一个个还真的都像那么个样子,领到枪后,蓝绿两队就分别占领地点,等待“战争”的开始。一直被我们忽略的小师弟,真的出乎我们的意料,逐步逼近,直到到达蓝队的领地前。师姐也是相当认真,巾帼丝毫不让须眉,一直瞄准“敌方”,给绿方造成了威胁,让他们不敢肆意靠近。大家还没有过足瘾,子弹便都打空了,于是巷战便在大家的不舍中结束了。           离开cs战区,我们就立即前往来到幽谷进行探险。铁索桥、独木桥、蜘蛛网,以及一系列我们不知道名字的项目。克服重重阻碍,一步步地,大家终于爬到山顶,看到了象征长生的不老松。此时看每个人,都是汗流浃背,我们在山顶坐了短暂的休整,就又开始了下山的旅程。下山自然不比上山,没有了关卡的阻碍,很快,我们就到达了山底。          中午午饭后,就开始了我们最期待的——漂流。天气刚刚好,没有太阳,阴阴的,不会晒伤,但是当水没过全身的时候,一股股凉意还是浸入心骨。我们换好衣服,排队搭上了去往山顶的观赏车,到达了漂流的出发点。队伍越排越长,我们赶忙地换好漂流用的救生衣,带好头盔。当我们刚坐上皮筏,水就已经没湿裤子,还没等我们完全适应水温,双手刚刚拉着两边的扶手,工作人员就把我们皮筏顺着出口一横,皮筏就立刻像失重了一样往下冲了出去。还没等我们张嘴叫出声来,掀起的水浪便将我们全身淹没,于是全身一处不留的全部湿透了。坡起坡缓,到了稍微平缓一点的地段,就有很多的皮筏聚到一起,这时大家就开始互相进攻,我们越泼越起劲,男生们还都把帽子摘下来当水瓢用来泼水。树一童鞋一路树敌,导致和他一起同船的师姐也深受攻击。树一和总管越打越激烈,直接划到岸边,下了皮筏拿着帽子疯狂开泼。我们漂了大概一个半小时,终于陆陆续续到达了终点。从皮筏上下来,我们全身上下没有一处干的地方,一个个都冷得没了知觉。我们迅速出去,拿了换洗衣物之后冲澡、换衣服,然后上了大巴车,此时,才顿感暖和、舒服。         从漂流景区出来我们就坐上大巴,启程返回。两天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大家玩得都非常happy,真心期待下次的集体出游~~~...
Read More

2014-2015学年科研沙龙活动记录(二)

时间:2014年04月1日 地点:A118会议室 主讲人:吴迪,王嘉炜 主持人:于倩 参与人员:雷凯老师、黄连恩老师、实验室全体同学 微博更新:@北大互联网中心CIRE 活动内容: 本次科研沙龙的主讲人分别是12级王嘉炜和13级吴迪同学。他们针对自己平日里学习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论文的研读心得有针对性的做了汇报。同时实验室全体同学在听取完二者的报告后也都做了深入的讨论。   13级吴迪同学简单介绍了垃圾回收机制,首先对内存泄露现象进行分析,给出垃圾回收机制的必要性。之后分别对标记引用、标记清除、标记复制和标记压缩四种垃圾回收的算法进行说明,并给出他们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针对JVM的堆结构,介绍了JVM中使用的垃圾回收算法。最后,给出了几种针对垃圾回收的程序性能调优方案。 Q&A摘录: (王嘉炜)问:能不能在编程语言中实现把大对象放在指定的位置? 答:暂时不清楚,但是可以通过使用JVM参数实现优化 (江旻)问:采用复制方式的垃圾回收机制如何有效解决耗时问题 答:内存地址采用间接指向,只需要更改基地址就好 (张宇骁)问: jvm的垃圾回收最终能解决物理上的内存碎片吗? 答:这个可能会有一定的解决机制。要看jvm具体和操作系统怎么交互 12级王嘉炜同学主要讲解了集群智能算法的概要,然后针对具体的蚁群优化算法,从真实蚂蚁的行为开始,抽象出一系列特性,形成蚁群优化思想的基本思路。然后针对具体的TSP问题进行了算法实现。详细讲解了生物素的挥发和更新过程,最后总结了蚁群优化算法的优缺点。 Q&A摘录: (吴迪)问:据蚁群算法的描述,每只蚂蚁的计算都是独立进行的,那么这个算法是否适合在分布式平台上运行,提高效率? 答:蚁群算法比较适合在分布式的环境下进行,例如路由选路问题,各个路由器都是分布式的,因此该算法在类似的分布式环境下应用比较广泛。 (王家祥)问:较大规模的网络中,所有蚂蚁选择同样路径会不会造成网络拥挤? 答:事实上是会的,但是通过更新生物素可以找到新的路径。 (张宇骁)问:蚁群算法目前能达到什么水平? 答:在美国地图这类问题上,目前是最好的。 附: 获奖名单: 优胜奖:吴迪 鼓励奖 王嘉炜 好问题奖: 张宇骁、吴迪、王嘉炜、王家祥、江旻 PPT、活动录像存放地址: ftp://www.icnlab.cn/ 2014-2015学年科研沙龙/第二次 20140401...
Read More

2014-2015学年科研沙龙活动记录(一)

2014年03月11日,星期二晚19点30分,互联网实验室2014-2015学年第一次科研沙龙如期在会议室A118举行。参与本次科研沙龙的有雷凯老师、黄连恩老师以及实验室全体同学。本次科研沙龙由12级于倩主持,11级张志明及王思博同学分别针对自己的研究方向做了详细的讲解。                                                                                       通过11级张志明同学的讲解,我们了解到主题是关联规则,用于从用户的购买行为中挖掘频繁项集,向未购买的用户推荐关联商品。它是数据挖掘中的一个简单而有效的算法。在淘宝,亚马逊等购物网站广泛应用。接着presentation中,张志明同学以具体的应用场景作为背景进行进步的介绍。最后在问答环节中,大家分别从概念到实现中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提问。 Q&A摘录: (王亚洲)问: 频繁项挖掘出的结果,用在推荐系统中,需不需要考虑那些项集比较少的项。 答: 在实际的应用中使用的结果可能是最后几层,而不只是挖掘出的最后一层。 (王如慧)问:支持度是不是在每一次迭代中都不一样?每一次迭代的阈值,如何设定?阈值和支持度是相关的,若设定过小爱哦,那复杂度就相当大了? 答: 支持度由于下一层组合的,出现的次数可能会比单个商品出现的次数少,所以支持度可以不一样。阈值的设定是随便设的,可以说是经验值,要根据实际的环境。在实际应用时,需要做大量的实验,来衡量。 (张帆)问: 这个算法对于那种大数据是不是效果不太好?而且会有挖掘出来的关系为负向的关系 答: 的确在大数据下效果不是很好。 王思博同学主要讲解通用实体配图系统,该系统是在百度实习时接手的项目。首先介绍了实体是什么,接着介绍了实体配图的总体流程:首先对每个类别的实体进行配图,然后输入图片的全量库,包括simid,tag信息,图片周边文本等图片属性,根据term重要性,与实体进行匹配,然后根据图片特征的分类,和图片的simhash值进行相似性合并,并对图片质量在做一遍筛选,最后输出实体与图片的关联,并对结果进行评测。最后王思博对该系统的各个模块的详细过程又进行了讲解。 Q&A摘录: (吴迪)问:对于那些事件而言,是否可以搜索。比如马来航空这个 答: 大多数这种是对于一个实际存在的物体,对于事件的话不一定。 (王亚洲)问:实体对应图片的过程,能不能倒过来,即:它与百度识图的关系。 答:只要是图片经过一定方式处理,实际上实体和图片的对应过程就相当于对文本的处理和对文本的匹配。是可以倒过来进行的。 (欧阳陶旭)问: 现有的实体库配图过程能否采集使用者的信息进行反馈调整? 答: 当下的流程只能通过人工进行调整。 附: 获奖名单: 优胜奖:王思博 鼓励奖 张志明 好问题奖: 吴迪、欧阳陶旭、王如慧、王亚洲、张帆 PPT、活动录像存放地址: ftp://www.icnlab.cn/ 2014-2015学年科研沙龙/第一次 20140311...
Read More

互联网实验室成立十周年(2003-2013),迎2014元旦联欢会

 为了庆祝互联网实验室成立十周年(2003-2013),在2014元旦佳节即将来临之际,2013年12月29日下午三点互联网实验室十周年元旦联欢在禾乐综艺厅隆重举行。实验室雷凯老师、黄连恩老师、李大刚老师等实验室老师同40余名学生欢聚一堂,好不热闹。同时,在深圳工作的05级校友陈文翰(腾讯)、08级李辉忠(手游创业)、张书鑫(腾讯)特地也敢来参加活动,代表毕业生表示祝贺。 联欢在开场视频中拉开帷幕,视频中展示了互联网实验室的成长过程以及十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十年来,互联网信息工程研发中心培养博士毕业生2名,理学硕士毕业生140名,目前在读生53人;科研上,10年累计课题收入已超过千万,并成为市级重点实验室,发表论文70余篇,专利10余个。接着雷凯老师发表致辞——“真真正正地做点事情”。雷老师从创新创业、办学培养、科研学术、塑造文化、追求国际一流水平等几个方面来阐述了“真真正正”的内在含义,在对过去辉煌成绩肯定的同时,也对实验室未来的发展寄予厚望。我们相信,只要吾辈朝朝暮暮拼搏与奋斗,互联网实验室这个大家庭一定会越来越好!致辞的最后,雷老师祝大家马年学业进步、家庭美满、万事如意! 伴随热烈的掌声,各种节目轮番登场,异彩纷呈。首先是由13级同学朱方兴、张炜阳、翁蔚涛、高龙飞带来了《倔强》,随着四位同学的歌声,互联网实验室十周年元旦联欢的节目表演正式开始。节目游戏穿插结合,踩气球、顶气球游戏将整个联欢的气氛推向高潮。接下来,由方欣、周宝舟、程如忠老师抽出来本次联欢中的三等奖,江旻同学幸运地被周宝舟老师抽中,得到了周宝舟老师精心给大家准备的礼物。舞动青春,活力四射,由于倩等同学带来的《nobody》再次让全场沸腾起来。 在火热的气氛中,二等奖由李大刚和黄连恩老师抽取出来,张炜阳和王家祥同学幸运地获得二等奖。之后,12级的全体同学集体合唱了《爱因为在心中》,唱出了实验室全体同学对中心的爱,对中心的祝福。联欢的高潮随着一等奖的抽取达到了最顶峰,最后由雷凯老师抽取出一等奖,吴迪同学成为了幸运儿,获得了拍立得相机。在联欢的最后,方欣老师为大家深情演唱了《爱我别走》,希望每个实验室的学生,无论今后到哪儿,心里都别走,都记着实验室的这份感情,留着这份记忆。 联欢最终在优美的歌声中结束,在音乐的伴奏下,全体实验室老师同学合影留念,为此次晚会画上完美的句号,相信互联网实验室会越办越好。 ...
Read More